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产业 > 李堯治为江西省新余市“芳洲古窑”题名

李堯治为江西省新余市“芳洲古窑”题名

编辑:黄茕      来源:江西新闻网     2025-11-24 上午 10:52:22     浏览量: 93139 分享到:

近日,国家文化学者、全球古村落研究绘画代表人物李堯治来到新余市珠珊镇洲下村考察。李堯治缓步于青石板巷道,古窑遗址星布于袁水南岸,斑驳的陶片在阳光普照下泛着幽幽青光。 村委书记胡宁全程陪同讲解,古窑……

image.png

近日,国家文化学者、全球古村落研究绘画代表人物李堯治来到新余市珠珊镇洲下村考察。李堯治缓步于青石板巷道,古窑遗址星布于袁水南岸,斑驳的陶片在阳光普照下泛着幽幽青光。

image.png

村委书记胡宁全程陪同讲解,古窑遗址堆积层中出土的宋代匣钵残件,如数家珍。在古窑遗址前,李堯治驻足良,听闻鼎盛时期每逢开窑必行”祭火神”仪典,窑工们齐诵”金木水火土,窑门开宝库”的古老谣谚,不禁抚掌称善。见窑身如赤龙饮涧,窑壁凝结的千年窑汗宛若龙鳞,遂欣然应允为千年陶乡题写匾额,以”芳洲古窑”四字浓缩千年陶魂。

image.png

芳洲窑坐落于袁水河畔的洲下古村,距新余城区六公里之遥。此地乃袁水冲积形成的船形沙洲,三面环水形似玉带缠腰,洲上遍生香樟古木,每至春深时节,樟花如雪暗香浮动。据《新喻县志》载,该村肇基于唐代开元年间(713-741),时值常州刺史胡琼之子胡南溯袁河踏青,舟行至此见水中沙洲状若芙蕖,春潮涨时如碧玉浮波,旱季显露则沃野平畴。更兼洲东有九塘相连,晨昏之际水汽蒸腾如龙隐雾,地脉灵气氤氲不绝。胡南遂携家眷筑室而居,取《楚辞》”采芳洲兮杜若”诗意,雅称”芳洲”。胡氏族人秉承”耕读传家,陶钧养性”祖训,在土著制陶技艺基础上,结合越窑青瓷技法,独创”三浸九滤”澄泥工艺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记载,其窑场所制陶器”胎骨坚致若精铁,釉色青莹类天目”,既有供茶禅雅士的清供花器,亦有农家必备的酱缸米瓮,经袁河漕运转销洪州、潭州乃至扬州,鼎盛时漕船首尾相衔,橹声昼夜不绝。

image.png

明清之际,芳洲陶业步入鼎盛。天启年间(1621-1627),胡氏二十世孙胡文焕锐意革新,特备厚礼三赴乐安,延请陶艺宗师张守拙驻窑传技。虽受”传子不传女,传内不传外”行规所限,但胡氏以联姻之策破局,更将”张氏跳刀刻花法”与本地”篾丝镶嵌术”熔铸创新,终造就”中盛”、”四盛”等七大窑场林立的盛况。其龙窑依山势而筑,窑室沿25度坡势蜿蜒四十余丈,火膛、窑床、烟囱三位一体,前设三十六级”火眼”观测孔,后置七十二个投柴口,既得柴火自然抽力之便,又兼容载万件陶坯之优。

image.png

清康熙贡生胡梦麟《窑场纪略》详述其制:”自春分开窑至霜降封火,窑烟终岁不绝。所产青釉陶器品类百余,既有仿青铜礼器的饕餮纹尊、窃曲纹鼎,亦有民间喜用的鱼藻纹罐、缠枝莲碗。”尤以”雨点釉”最为珍奇,釉面密布银星,注以清茶则显星河倒悬之妙。鼎盛时七窑齐烧,年产逾十万件,赣江十八码头常见”芳洲窑”朱印封坛的陶器装船,樟树药商多以芳洲陶瓮储药,谓其”收天地精华而不泄”。

image.png

及至共和国初期,乐安匠师破除陈规广授技艺,洲下培育出首批本土陶艺师。1953年,陶艺大师张景明携”釉里红”秘方驻村授艺,将氧化铜配釉技法倾囊相授。村中老窑工胡水生至今仍记得,当年在公社陶厂跟师学艺时,师傅教导”看火色须辨七彩烟”的秘诀:初燃青烟为柴湿,白烟起时火候至,若现紫烟须急封窑。然随时代变迁,搪瓷、塑料器皿渐成主流,传统陶器市需锐减。1998年冬至子夜,最后一座龙窑在烧完三千件腌菜坛后黯然熄火,老窑工胡德顺将陪伴半生的陶刀埋入窑门,九十三道工序就此封存。幸有古村老者胡宗耀等尚存抟土成器之能,其独创的”袁河澄泥法”需经三伏曝晒、三九冰冻,取洲心沉积百年的胶泥,方得”揉泥如绸,触手生温”之妙。为存续文脉,洲下村倾力打造陶艺文化生态馆,复原明代作坊”四水归堂”格局,中庭设直径丈二的陶轮,四周陈列七十二道工序微雕场景。游客可亲手体验”脚蹬轮盘手塑形”的古法拉坯,或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,用香灰、草木灰配制天然釉料,见证陶土在1280度窑火中完成从泥坯到艺术品的涅槃重生。

image.png

乙巳年仲春(2025),芳洲陶艺美术馆作为新余艺乡联盟四号馆正式启幕。这座由清代窑神庙改建的美术馆,完整保留了歇山式屋顶的鸱吻陶饰与万字纹花窗。入门照壁镶嵌着明代窑变釉壁画《丹凤衔陶》,采用失传的”窑挂彩”工艺烧制,凤羽在不同光影下幻化七色。常设展厅依朝代分列,宋元展区陈列着渔网纹韩瓶、兔毫盏等出水文物,明代专区则展示正德年间祭红釉供器,其釉色犹如凝固的牛血,底部”芳洲胡氏督造”款识清晰可辨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民国展柜中的”抗战记忆”系列,1943年陶工将日寇钢盔熔铸重塑为”钟馗斩鬼”陶塑,盔顶弹孔化作钟馗怒目,堪称泥与火的战地史诗。临展厅正举办”古窑新韵”双年展,青年艺术家以3D扫描技术再现龙窑三维结构,运用窑变釉表现数字像素艺术,古老陶韵与现代美学在此碰撞交融。当夕阳掠过袁水河面,为美术馆外墙的陶砖幕墙镀上金辉,这座承载着千年泥土记忆的艺术殿堂,正以凤凰涅槃之姿续写着窑火新篇。

 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